
李方敏,工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传感器网络专业委会委员,湖南省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支持(NCET-05-0657)和湖北省青年杰出人才基金支持(2006ABB028),以及湖北省五四青年奖章。曾任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宽带无线通信与传感器网络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在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工作期间,创建了宽带无线通信与传感器网络研究方向,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于2003年和2005年成功申报了通信与信息系统二级学科博士点和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
李方敏教授研究方向为围绕智能感知及机电装备实时监测监控、无线接入与网络资源优化展开研究,提出了传感器网络功率控制模型,以及制造装备运行状态的实时、在线、分布式动态感知模型及应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及其它科技项目20项以上,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和湖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各1次,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发表论文163篇,收录EI检索论文90篇(SCIE期刊论文26篇),授权发明专利28项。
学习经历:
1986.9~1990.7,华中理工大学计算机系,工学学士学位;
1994.9~1997.7,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系,工学硕士学位;
1998.9~2001.8,浙江大学计算机系,工学博士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0.7~2002.8,湖南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1996讲师,2000年破格副教授,2002年年破格教授;
2002.9~2016.3,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院长;
2016.4~今,长沙学院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数学学院学科带头人。
期刊论文:
[1]Fangmin Li,Chao Yang,Yuqing Xia,Xiaolin Ma,Tao Zhang andZhou Zhou. An Adaptive S-Method to Analyze Micro-Doppler Signals for Human Activity Classification,Sensors 2017, 17(12), 2769; doi:10. 3390/s17122769(SCI)
[2]Fangmin Li, Xiaolin Ma, Fei Hu, Xinhua Liu. Synchronization-based, Multi-Channel Multi-Interface Medium Access Scheme in Ad Hoc Networks. IET Communications, 2011, 5(14):2082-2090. (SCI)
[3]Fangmin Li, Yilin Fang, Fei Hu, and Xinhua Liu. Load-aware multicast routing metrics in multi-radio multi-channel wireless mesh networks. Computer Networks, vol. 55, no. 9, Jun. 2011, pp. 2150-2167. (SCI).
[4]Fangmin Li, Guo Liu, Jian Liu, Xiaochuang Chen and Xiaolin Ma. 3D Tracking via Shoe Sensing. Sensors, 2016,16(11), 1809; doi:10. 3390/s16111809. (SCI)
[5]Fangmin Li,Mohammed Abdulaziz Aide Al-Qaness,Yong Zhang,Bihai Zhao,Xidao Luan,A robust and device-free system for the recog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elderly activities,Sensors,2016,16(12), 2043; doi:10. 3390/s16122043.(SCI)
[6]Fangmin Li,Yong ZhangandMohammed Abdulaziz Aide Al-Qaness. Multi-Objective Resource Allocation Scheme for D2D Multicast with QoS Guarantees in Cellular Networks.Applied Sciences, 2016, 6(10), 274; doi:10. 3390/app6100274.(SCI)
[7]李方敏,方艺霖,李姮,刘新华.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QoS区分服务路由机制.电子学报, 2010.38(10): 2322~2328. (EI)
[8]李方敏,马小林,方艺霖,吴鹏. MIMO多跳无线网络研究进展.软件学报,2010.21(4):732-749. (EI)
[9]李方敏,刘新华,旷海兰,方艺霖.基于最优连通功率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稳定成簇算法.通信学报. 2009, 30(3): 75-83. (EI)
[10]李方敏,韩屏,罗婷.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结合丢包率和RSSI的自适应区域定位算法.通信学报.2009, 30(9): 15-23. (EI)
[11]李方敏,徐文君,韩屏.无线传感器/执行器网络中能量有效的实时分簇路由协议.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08, 45(1): 26-33.
[12]李方敏,徐文君,刘新华.无线传感器网络功率控制技术.软件学报,2008,19(3):716-732. (EI)
[13]李方敏,刘新华,徐文君.无传感器网络链路稳定成簇与功率控制算法.计算机学报. 2008.31(6):968-978. (EI)
[14]李方敏,徐文君,高超.一种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功率控制MAC协议.软件学报,2007,18(5):1080-1091. (EI)
[15]李方敏,刘新华,旷海兰.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一种高能效、低延时的泛洪算法研究.通信学报. 2007, 28(8): 46-53. (EI)
[16]李方敏,夏雨晴;马小林;赵碧海.基于速度差补偿的双频连续波雷达室内人体定位方法.电子与信息学报,2017,39(6):1432-1438.(EI)
[17]李方敏,杨璐,刘新华.基于缓存管理和链路状态的网络编码中继传输算法.通信学报, 2017, 38(3): 2017065-1~6. (EI)
科研与教学获奖:
[1].“机电设备监控与工程监测中的嵌入式技术与系统”2005年获教育部提名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排名第4).
[2].“现代嵌入式实践教学平台在面向创新的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2005年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2).
[3].“支持网络制造的信息安全基本理论与关键技术”,2007年湖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3)
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据驱动的自演进未来移动接入资源分配与优化机制研究”(61772088)(63万)(主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融合网络编码的无线协作中继网络资源分配与实现机制研究”(61373042)(77万)(主持)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分布式“热释电传感器网络多活动人体跟踪与识别算法及实现技术研究”(61170090)(57)(主持)
[4].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异构应急无线通信组网技术研究及应用”(2009CDA132)(10万)(主持)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MIMO多跳无线网络信道分配算法与跨层优化机制”(60970019)(31万)(主持)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实用化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自适应功率控制机制及算法研究”(60773212)(28万)(主持)
[7].湖北省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无线传感器/执行器网络的交叉层优化研究与设计”(2007CA009)(6万)(主持)
[8].科技部中芬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Cross-layer design of wireless sensor and actuator networks”(国科外字【2006】198号文)(主持)
[9].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无线传感网络在结构健康监测中的数据同步和融合技术研究”(20050497006)(6万)(主持)
[10].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在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及装备”(NCET-05-0657)(50万)(主持)
[11].湖北省青年杰出人才基金项目“面向结构工程健康监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2006ABB028)(10万)(主持)
[12].武汉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041001007)“嵌入式光纤传感监控系统研究与开发”(15万)(负责)
近3年授权有效发明专利:
[1].李方敏等.基于热释电技术的人体计数装置,专利号:ZL 201410270679.6
[2].李方敏等.一种影响热释电人体身份识别的多因素建模方法,专利号:ZL 201410269598.4
[3].李方敏等.融合热释电传感与摄像机的人体混合监控系统及方法,专利号:ZL 201410270546.9
[4].李方敏等.一种适用于基于热释电传感人体移动路径识别的建模方法,专利号:ZL201410548862.8
[5].李方敏等.基于热释电技术的静态人体位置估计装置和方法,专利号:ZL201410549542.4
[6].李方敏等.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室内3D定位系统及方法专利号:ZL201610242440.7
[7].一种具有移动速率自适应的快速二层切换方法,专利号:ZL2016103777887
[8].李方敏等.应用于室内的双频连续波雷达人体定位跟踪的方法,专利号:ZL201610465846
[9].李方敏等.一种基于惯性传感器的地铁定位方法与系统,专利号:ZL201610463197. 1
[10].李方敏等.一种融合网络编码的多中继无线协作媒质接入方法,专利号:ZL201610465750. 5
[11].李方敏等.结合子载波分配和功率控制的多D2D通信对资源分配方法,专利号:ZL201610465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