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科技部、教育部、国资委、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科协等七部门在这里联合召开动员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服务企业会议,具有重要而紧迫的意义。刚才七部门负责同志介绍了各部门、各战线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刚刚闭幕的“两会”精神,积极组织科技人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交流了各自进一步动员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服务一线,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的部署和措施,充分体现了科技战线以实际行动服务党和国家重大决策的坚强决心。下面,我谈三个问题。
一、科学技术应当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发挥强大支撑作用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成效显著,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取得重要进展,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不断推进,科研成果不断涌现,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去年下半年以来,全球遭遇了一场历史罕见的金融危机,给国际金融体系和许多国家的实体经济带来了很大冲击,我国经济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正处于本世纪以来最困难时期。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确定了“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抓改革、增活力,重民生、促和谐”的总体原则,出台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重大举措,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大范围实施调整振兴产业规划,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对提振我国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党中央、国务院把科技支撑作为五大措施之一,是审时度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战略决策。
回顾世界百年历史,应对重大经济危机的一个成功经验,就是注重发挥科技的核心作用。实践表明,每一次经济危机往往带来科学技术的新突破,孕育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催生新一轮的经济繁荣。美国在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后,依靠技术创新加快工业化进程,迅速摆脱经济衰退。上世纪70年代,经历石油危机后的日本突破关键技术,使新兴的节能环保型产业迅速崛起,成为新的重要经济支柱。1997年面对亚洲金融危机,韩国政府通过颁布实施《技术创新特别法》,集中发展28个知识型产业,仅用3年时间就使经济率先复苏。这些情况充分表明了知识和科技在应对危机中的力量所在。
在当前金融危机蔓延加剧的严峻形势下,一些大国都再次聚焦科技,把加强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作为应对危机的重要举措。美国总统奥巴马多次呼吁要加强自主创新,强调通过保持美国的世界创新中心地位以带动经济增长。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国情咨文中指出,俄罗斯经济的重点是知识产业和新技术产业。欧盟一些国家出台一系列发展新能源和科技创新的政策,希望在重振经济中发挥积极作用。可以预见,在应对金融危机中,有可能出现更大范围的科技创新浪潮,危机过后的世界经济将会展现出新的面貌。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能不能抓住机遇加快科技创新,决定着我们能不能率先走出金融危机阴影,实现经济复苏;决定着我们能不能为未来发展注入持久动力,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发展位置。
在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举措中,科技支撑被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作出的重大决策。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把科技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更加迫切地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懈进行创造性实践,以更好地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我国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温家宝总理也强调指出,知识和科技是对国家和经济最具安全性、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克服经济困难的根本力量,也是增强产业、产品和企业竞争力的不竭动力。这些充分体现了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明确要求。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加快科技创新,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是调整结构、提升水平、标本兼治、抗击危机的根本途径。要深入领会、切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部署,越是在面临重大挑战的时候,越要坚定信心,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要勇敢面对挑战,紧紧抓住机遇,加强自主创新,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观念转变,推动科技发展更多地面向市场,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层次需求,加速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让科技在我国化危为机中彰显巨大作用。
二、坚决把中央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的重大部署落到实处
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思想,坚持科技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的方针,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和措施,促进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有力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比较突出的是:一是以重大专项为抓手,带动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的落实,全面启动16个重大专项,加快重点任务的工作进度;二是运用科技支撑办好国家的大事难事,科技在抗击汶川特大地震、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载人航天等重大活动和工程中都起到了关键作用;三是通过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四是发挥高新区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引领功能,启动省级高新区升级工作,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五是进一步完善国务院部际协调机制,推进中关村、绵阳科技城、杨凌农业示范区建设,推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刚刚闭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并要求科技创新要与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紧密结合起来。最近国务院专门制定《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提出了总体原则、六项主要措施和政策条件保障。这都是对科技战线的总要求和动员令。
第一,抓紧实施与扩内需、保增长密切相关的重大专项。重大专项涉及国家战略性产业,要按照应对金融危机的要求,调整重大专项近期任务部署,筛选出对当前产业发展和扩大内需最具影响、已有较好基础和市场前景的攻关任务,加大投入,加强组织,加快研发进度和成果产业化,尽快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第二,为重点产业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当前要把服务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实施,作为科技工作的重要着力点。要选择一批能有效促进产业升级、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的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推动发展方式转变;选择一批能够改善民生的成熟技术和产品,加大产业化和规模化应用力度,带动形成新的市场需求;选择一批转制科研院所和大型优势骨干企业技术中心,加大支持力度,构建产业振兴技术创新的支撑平台。
第三,大力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针对金融危机中企业受冲击最直接、程度最深的现实问题,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要向社会特别是中小企业开放。推进技术创新工程,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大中小企业创新联动,加快先进技术向中小企业辐射和转移。支持企业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建设海外研发基地,打造知名品牌,从而使企业增强综合竞争力。
第四,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要强化国家高新区在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支撑地方经济增长中的集聚和带动作用。加大对战略性高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智力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提高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水平。
第五,动员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技力量深入基层主动为企业、农村、社区发展服务。要开展创新创业和技术服务工作,提升民生科技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等领域的服务水平,促进企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发展,促进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第六,加强科技人力资源建设。科技创新,人才为本。要做好重大专项、国家高新区、企业等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提升我国在关键领域的创新能力。加强科技人员创新能力和劳动者专业技能的继续教育。利用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科技计划渠道,支持项目承担单位吸收高校毕业生参与研发活动。
这六项重要措施的核心,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使科学技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做出切实贡献,推动我国经济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
各级政府要继续加大对科技发展的支持力度。当前,尽管财政增收存在较大难度,但今年中央财政对科技的投入仍增加了25%。各地也要确保对科技的投入不能降低。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集中力量、千方百计保证科技支撑各项措施的落实。要加大对自主创新产品推广应用的政策支持,鼓励使用国产首台(套)装备,对使用节能减排等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的用户给予优惠。要加强对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促进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发展,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
应对金融危机形势逼人,时不我待。各有关方面都要迅速行动起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把科技支撑贯穿到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中,贯穿到振兴重点产业的具体行动中。这样,我们才能化被动为主动,化危机为机遇,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确保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三、广大科技人员要在支持企业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大显身手
依靠科技进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今年全国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动员广大科技人员服务企业,是科技支撑重大措施中的关键一项。目前,企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但也对企业强化技术创新形成了倒逼机制,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产品升级带来了新的机遇。实践表明,只要发奋努力、应对得当,置于困难境地的企业反而能够激发创新活力,开拓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必须加强对企业的科技创新服务,引导各种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全力帮助和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破解发展难题,增强核心竞争力。
人是创新要素中最具能动性的核心因素,科技人员是知识和科学技术的载体,在企业摆脱危机、求生存谋发展的关键时期,最需要广大科技人员的直接支持。我国有450万科技工作者,科技界历来有爱国奉献、务实创新、不畏艰险、淡泊名利的优良传统,有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祖国奉献智慧和力量的优秀品格,“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就是几代科技工作者的真实写照。科技人员作为国家宝贵的智力财富,应当在国家和民族战胜困难和挑战中自觉担负起神圣使命。当前,面对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急国家之所急,想国家之所想,坚决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积极行动起来。要发挥专业强项,带着技术和成果,带着知识和经验,带着满腔热情和奉献之心,深入基层,面向市场,通过多种形式的科技活动,为企业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一,广大科技人员要把服务基层和企业作为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自觉行动。要针对企业的技术需求,联合开展研发攻关,帮助企业开发产品、创新技术、改善管理、提高技术水平。要探索成果和利益分配的有效方式,形成科研人员与企业合作的长效机制。科学与技术不应当被束之高阁,服务基层和企业也是实现科学研究价值、检验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准。科技人员要把自身发展与服务企业结合起来,在服务中解决实际问题,在贡献中实现自我价值。
第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各类学术团体要为科研人员服务基层和企业做好保障。要把好选派关,把那些创新能力强、工作热情高、有技术成果的科技人员选派到基层和企业开展服务。要改革学术评价体系,完善职称评定政策,调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积极性。要推进教学改革,调整科研方式,使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更加契合。要发挥科研教学部门的优势,帮助基层和企业开发人力资源,开展职业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
第三,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激励和支持科技人员服务基层和企业的政策环境。要在收入分配、物质激励和表彰奖励等方面完善政策和制度,探索构建产学研用有效合作、互利共赢的模式,鼓励更多的优秀科技人才自觉地向企业汇集,更多的科技资源有效地向企业汇集。对科技人员与企业联合提出的科研项目,政府科技计划要优先安排。要为科技人员进入企业服务创造宽松的环境,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同志们,科学技术的终极价值在于应用,在于造福人民。多年来,为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我们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在相互合作中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模式。同时我们也看到,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科技和经济结合方面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以更大的勇气和决心,突破那些长期难以解决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性障碍。要打破常规,大胆改革,搭建大平台,培育强团队,广接急需项目,创造新成果,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探索新的经验。
同志们,广大科技人员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一线,是党中央、国务院采取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科研院所和广大科技人员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千百万科技大军直接服务企业、服务基层,必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充分运用知识和科技的力量,为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